初冬,煮一壶小吊梨汤,梨子清甜,银耳润肺,梨汤醇厚,带着一抹明媚的酸甜,滋润这干燥的时节再适合不过。
过去的北京城里,总有一个时刻香气四溢热腾腾的小摊子,卖的东西只有一样——小吊梨汤。它是当时盛行的热饮,比现在的奶茶还要受人欢迎,男女老少都爱喝。
小吊梨汤中加了银耳,想要熬得浓稠,需要费些功夫。所以梨汤都是事先熬好,放在大陶罐中。有人要喝梨汤时,摊主便从陶罐里舀出一些梨汤,装在一个铜质的器具中加热,小吊梨汤的名字就来自这个铜器。
它其实应该写作“铫”,是一种便携的传统炊具,由于质地轻薄、方便携带,古代文人常用它来温酒、煮茶。
所以,小吊梨汤其实应该叫作小铫梨汤。只是铫字太难写,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同音的吊字了。
▲ 《东坡石铫图册》铜铫和它差不多,但属于铫中最便宜的一种
戏园子门口的小吊梨汤,尤其受人欢迎。每当夜幕低垂,各路角色粉墨登场。台上唱得热闹,台下观众也频频叫好。一场戏下来,经常是口干舌燥,有的嗓子都哑了。
此时,最适合喝梨汤。买上一吊热乎乎的梨汤自斟自饮,既润了嗓子,又驱散了寒意。唱戏的演员们也同样对梨汤情有独钟,唱了一天,喝上一壶梨汤,既能解渴,又是对嗓子的一种保护。
角儿们自然是不能去摊子上喝的,他们一般都会差人去摊子上连壶一起带回来,等再买的时候还。一些梨汤摊主也会因名角儿喝过自家的梨汤而小有名气。
对于平时工作说话比较多的职业,如医生、老师、销售等,饮此汤再合适不过了。至于咳嗽,要分情况,燥咳、干咳宜饮,但如果是痰多,而且痰质清稀的咳嗽,就不宜饮小吊梨汤了。
如今,北京城里再也没有沿街叫卖梨汤的商贩,小吊梨汤也成了菜馆的招牌,但想要喝上一壶却很容易——自己在家做便是。
1、把银耳在凉水中充分泡发;摘去银耳根部发黄的部分。银耳要撕碎,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泡发之后的银耳撕得越碎就越容易出胶,而且这样喝起来口感更佳。
2、 把梨削去皮,留下梨皮,这是做小吊梨汤的关键食材;用1小勺盐抹一下梨,炖出的梨汤会更清甜好喝。盐均匀地抹在梨身上,然后洗干净盐分。将梨对半切开,去核。
3、小锅中加入切好的梨块,泡发的银耳,以及梨皮、乌梅、陈皮倒入水没过食材。
这就是最简单也最道地的一碗小吊梨汤。汤浓却不凝、味儿甜而不腻, 一口一口喝下去,丝丝扣住喉咙,连日来干到不行的嗓子都被浸润了,整个人也舒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