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的梅雨季限定风味,看看你尝过几个

江南的梅雨季限定风味,看看你尝过几个

时间:2023-08-14 08:59:43

闷热的温度,潮湿的空气,皮肤上永远都是黏黏的感觉,今年江南的梅雨季从这个端午正式开始,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诗句中“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场面将时常上演。

北方人的心中,秀丽的江南是小桥流水,是诗和远方,而对于身处江南的我们,最为烟雨朦胧的六月,的确是“湿”和远方。

长达将近一个月的持续降雨,造就了我们口中的“梅雨季”,加上初露峥嵘的夏日暑气,让锦绣的江南一言不合就化身“蒸笼”。

每一条白墙黑瓦的雨巷里,都藏着爬上霉斑的斑驳砖墙,至于油纸伞下的姑娘们,终日要面对晒不干的衣服和化了又花的妆容。

纵使在接连不断的雨季中偶有晴天,灼热的空气里混入了浓重的潮气,那种独特的“溽热”,就像是“物理和魔法的双重攻击”,使得体感温度远超真实温度,仿佛连周身的空气都变得粘稠而凝滞了。

而弥散在空气中的水汽也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服越晒越湿,家具越放越霉,地板越拖越脏…我们所说的“霉味”,实质上是万物发霉后形成的复合味道,而这其中也有食物的一味。

为了度过梅雨中这段湿热而漫长的时光,江南人创造了很多“雨季限定”的风味。

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梅干菜”,所谓“梅干菜”又叫“霉干菜”,既是“霉味”的霉,也是“梅雨”的梅。

梅干菜几乎不单吃,与梅干菜最多出现的常常是扣肉。五花三层的猪肉,切成薄厚得当的片状,码成小堆,之后将肉安放在剁得细碎的梅干菜间,加上寻常调料,便可起锅蒸熟,大快朵颐了。

端上桌的梅干菜扣肉,闪耀着焦糖般耀眼的颜色,光看着就充满食欲。在这道菜里,大荤不再是主角,梅干菜和肉没有主次,应同等对待,这是对食材基本的尊重。

油渍渍的扣肉被梅干菜驯化,肥处不腻,绵软的质感入口即化;瘦处不柴,肉中间的鲜味泛着梅干菜带来的丝丝缕缕鲜甜。

而梅干菜也不甘落后,吸满肉质,冒着锃亮乌黑的油光,与先前枯槁的外形判若云泥。吃起来香润可口,脆生生的,一改腌菜干涩的刻板印象,是人类与自然在梅雨时节“密谋”出的美好。

而在更靠南的皖南山区,那里的人利用梅雨季食物易受潮变质的特性,化腐朽为神奇,做出了徽州菜里浓墨重彩的一口味道。

除了“臭名远播”的臭鳜鱼,这么一道稍显“低调”的毛豆腐,却是我们安徽人私藏的独门风味。

最地道的做法是用菜籽油小火慢煎,土菜籽油的香气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毛豆腐的鲜香,蘸上一点水辣椒,入口先是豆腐表皮的微焦,其次是内里的软糯,口感有点像包浆豆腐,口味更是浓厚中飘起阵阵香味,令人“过口难忘”。

“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也正是梅子成熟之时。每年的梅雨时节,正是青梅转黄之时,此时的梅子褪去涩味,中和酸甜,肉厚多汁。

用来煮酒,酒香中夹杂了梅子的清香;用来酿酒,则酒中富含梅子的酸爽,在食欲不振的夏日里,足以唤醒迟钝的味蕾,同梅干菜扣肉一起,吃喝个酣畅淋漓。

梅雨季节的江南或许没有那么浪漫,但浪漫的是,在这烦躁的日子里,依旧气定神闲喝酒吃肉,认真生活的江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