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吃上一根凉凉快快的雪糕别甭提多爽快。可没想到还没等吃到雪糕,只是扫码支付就让人心凉半截,原来这个夏天也并没有那么热。于是,钟薛高雪糕被调侃“买来不是吃的,而是高烧”。钟薛糕等“雪糕刺客”匍匐在五花八门的雪糕中时刻等待着猎杀,时刻准备拔刀快斩那些无知而又不好意思放回去的无辜年轻人。
毫无疑问,整个夏天大家一直都争议这个问题:钟薛高走高端路线,价格高,但连制作原料都不安全健康的话,肯定会惹人诟病。可是,钟薛高一根成本44,卖66元,而哈根达斯一个球就要30多,为何却是没人骂呢?钟薛高到底是怎么得罪了年轻人的?
一、钟薛高宣称贵,是因为“我们用最好的原材料”“我们成本高”等,其实很容易让人感觉言不符实和傲慢
那么,我就用我的小学算数算了一下:
35.8%+19.2%+11.2%+7.4%+6.0%=79.6%。剩下的20.4%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要是有大佬知道具体成分欢迎补充下,可是售价一根17。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小卖店单独一个冰柜的八喜,看看它的成分表:生牛乳50%,淡奶油10%,售价则是8块。
别说了,满眼都是泪,我们再来看看加上税一杯36.5的哈根达斯吧:
由于没有标明具体含量,我只能按标注了巧克力含量的巧克力口味推测,配料表第二位的巧克力是23%,也就是说淡奶油含量>23%。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钟薛高所说的蛋白质含量6.3%克,它是怎么来的:
以烘焙常用的雀巢全脂奶和总统奶油以及KARA椰浆为例,一百克蛋白质含量为3.4G、2.0G和2.1G,按照制成雪糕的成分含量,分别为:
共计1.8364G,当然雪糕是固体,原材料是液体,算上转换率,往大了说,算它一共3克蛋白质,配料表一共占了总含量66.2%的前三位一共提供了不到一半的蛋白质,至少有一半的蛋白质由低价的炼乳和乳粉以及其他成分提供。
当然,我并不质疑它官方公布的数据,但就算它的蛋白质高,也并不是因为原料优质所带来的产品品质提升,而是用低价调味乳制品调配而成的。而价格不到它一半的八喜,蛋白质含量和配料表基本吻合。
最后,我再说一下成本吧,奶油比牛奶贵是一定的,奶油含量越高冰淇淋油脂越丰富,口感更丝滑。我说的以上3个牌子的原材料大家可以自行查询,当然不排除钟薛高用了很好的原料。
按照产品研发40%、包装设计20%,总价再上浮60%,可大致算出成本,再加50%毛利,算上运输、经销商和品牌价值,就是他想做出一个“让世界尊重的中国品牌”本土销售应该做到的售价。
二、可是,同样都是走高端路线,为什么钟薛高被年轻人骂上热搜,而哈根达斯却没有?
说实话,真要认真去核算成本并不是年轻人最在意的事!关键是你看看哈根达斯都是直接明码标价,79就写79元,而且还是自己单独在一个小柜子里。这就不像钟薛高,暗戳戳地跟大布丁混在一起,结账的时候给随便拿一根的人致命一击,显然让人感觉一点都不大气。
恰好我钟薛高和哈格达斯俩都是买过的,钟薛高只买过一次,在便利店,冰箱上没价标,一直看到它的广告就想着试试味道,心理价位是十块钱左右,然后扫码的时候18.8给我干懵了!吃了一口,跟八喜巧克力味道差了没多少,但是八喜8块钱一罐啊,欲哭无泪。
另外,哈根达斯每年会去两三次,一次女朋友是生日,夏天过生日吃不下蛋糕,一份冰激凌刚好,环境很好,除了巧克力装饰不好吃,其他味道都可以,重要的是,它明码标价了,我知道自己接下来要付多少钱,有了心理准备,虽然知道它贵,那也是我自己选的,没有被蒙骗的感觉。其他时候逛街找个地方歇歇脚,就跟肯德基一样,点一份冰激凌可以坐很久。
别说哈根达斯了,你再看原神联名的蒙牛雪糕,折合15块钱一根,并不比你钟薛高便宜多少,可有人骂吗?顶多有几个UP主开玩笑说这叫雪糕绑匪。为什么?
人家也是明码标价,愿者上钩,宰的就是原神玩家。再看钟薛高,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替你洗地,身为一个慕斯非要说自己是雪糕,整个东北大板式朴素包装,待在平价雪糕堆里,里面还给我塞个盒雪糕,拿出来还没有包装一半大等等,你但凡少一样也好啊。
其实,钟薛糕本身用什么原料、化不化、含多少胶、定多少价格等,都是它自己的事情。商业嘛,你做什么都随你,市场会给答案。
但它最大的错,是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人面前,击碎了一些念想。你商业该怎么扩张怎么扩张,你往线下进军,跟人家抢冰柜,都正常,都应该,但的确是摧毁了一部分人最脆弱的地方。
之前为什么不说雪糕刺客?因为我们生活有容错空间,我对雪糕的心理锚定价位是个位数,贵个块八毛,我们受得起。大家生活够累了,你加了一晚上班,八月的天,一身的汗,前心贴后背,吃点冰棍,嘴巴甜这么一口,就是一天的念想。
三、最后,钟薛高从价值观开始就不对,其根本在于:眼里都是生意,丝毫没有消费者
目前来看,新品牌的小老板普遍都有两个毛病:一是把公关事件当做孤立的事件,看不到人的存在。二是处理措施总是试图掩盖,而不是解决真正的问题。
也就是说,从价值观开始就不对,其根本在于:眼里都是生意,丝毫没有消费者。
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看现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的品牌案例,出了质量问题被骂上热搜,第一时间如临大敌。可是这个时候它们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小。得出措施:
这当然没人满意,热度又持续发酵了很长时间。最后平息,不是火扑灭了,是可以着的都已经被着完了。就像今年的钟薛高,就算出了新的热搜,大家的注意力被转移了,雪糕刺客这个外号摆脱得掉吗?
这是小公司的死结,不出事还好,一旦出了事。老板的眼里只有损失最小化,抓紧把事压下去,还要挣钱还要融资呢。公关人员身上只有老板给的“把这事最快最低成本解决掉”的压力,写声明还要给老板看一遍。处理方式当然首先就是说明和澄清。
这种事确实在重复发生,因为运行的逻辑一模一样。它们对于这条声明能否发出去,关键在老板看着满意。老板的心里只有钱,第一考虑的是怎么把事压下去,而不是消费者怎么想。公关也是打工人,解决的其实也是老板的需求。
我替钟薛高的公关部员工说句,他们为了保住饭碗不能说的话:大家的情绪,网上两个视频只是引爆点。你要回应的是这两个实验室的博主吗?关键在于:
1、你钟薛高卖得太贵了,大家觉得不值了。
2、你号称高端路线,但是就放在普通冰柜里,而且一次红提一次牛奶的处罚,无论是原料还是添加剂,大家都开始怀疑你的质量了。
而解决方法其实普通消费者都能想得出来,叫做:如果当过雪糕刺客,我们为此道歉,并且用诚意抵制雪糕刺客背刺消费者的行为。
敢这么做事,负起该有的责任,收获的舆论风评就绝不是这样的。但这不可能,公关同仁不会提这么浪漫的想法,老板也绝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因为它们不会意识到,维护品牌的声誉是第一要务。而品牌的声誉来自于为消费者着想,赔本儿也要赚吆喝,忍着痛也要赔笑脸。可它们处理问题的逻辑就是生意,在消费者的口碑中,出事是早晚的事。
现在大多数“新消费品牌”根本就没有价值观,只不过是一群为了赚钱聚在一起的人。偶然跑出来一款好产品,卖得不便宜,开始打广告了,融资了,准备上市了。可是,国产品牌要站起来,一方面得好好做产品,但基础是好好做人,来跟我念一遍: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最后的话:挣着名牌的溢价巨款,各方面都不肯投入,这不是割韭菜的行径吗?
总之,品牌价值其实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厂商需要花大价钱去制造和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获得品牌溢价。事实上,网上“一面倒”的叫骂声,并不是针对雪糕化不化、卡拉胶多不多等,它们仅仅是一个被点燃的引信,成为大众情绪宣泄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