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归结在一道道富有灵魂寓意的菜式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亲人之间的温暖联结,后代之间的文化传承,都离不开一道道中国传统风味。
三个家庭,从海南到潮汕,同样来自于沿海城市,却带来了不同的饮食习惯。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味蕾记忆,于祖辈、父辈、后代延绵传承。
他们的后代也延续了家乡的美味,海南鸡饭成为海南华裔过年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除夕一大早,美玲妈妈便把前日精心细选的鸡处理干净,煮好后把整鸡捞起来,煮鸡的水里面含有鸡油用来煮海南鸡饭。美玲妈妈是过年时期的主厨,美玲打下手,哥哥摆桌,菜没好前要先摆茶杯。
身为华裔,美玲的父母想让孩子参与传统祭祖,并让美玲和哥哥亲身参与其中,体会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与习俗。
每做好一道菜,美玲每次都忍不住偷吃。海南鸡饭油香四溢,做好之后还不能吃,留着中午祭祖。
幼时的美玲和哥哥跟着家中长辈会说海南话。每逢过年,长辈便让美玲和哥哥教表姐表妹们说上一两句海南方言,稚嫩的孩童发出拗口的方言,逗得长辈们哄堂一笑。
海南鸡饭是祖辈们对家乡海南最久远最深刻的记忆,很多人并未曾回到中国,但一直传承的海南乡音与美味却时刻提醒着他们是海南华裔。
家乡的模样早已随着时间逝去,唯有这一道承载着乡愁的海南鸡饭,成为美玲家人对故乡最美好的爱意。
早上的桌子,摆满了祭拜的用品。十碗摆放整齐的海南鸡饭放在前面,前面是茶和酒水,后面摆放着烤乳猪、鸡虾、瓜果和用来祭拜的纸钱,还有每次祭拜都不可或缺的蛋糕,寓意着步步高升。
出生在不同年代的祖辈,对于春节都有着不一样的记忆,但是欢乐团聚是不变的主题。
中午时分,敏金的外婆还在厨房忙碌着,外婆年轻时和妈妈经营着一家小餐馆,本来过年时候可以稍作休息,可执固的外婆一定要亲自下厨。
中午祭拜祖宗是潮汕华裔较为隆重的仪式,需要准备三牲(鸡、猪、鱼等),稍作富裕的家庭还会买上一只烤乳猪用作祭拜,此外潮汕春卷、炒面、杂菜火锅等也是华裔家庭过年必备的菜式。
中午的祭祖饭是一家人的团圆饭,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聚在餐桌前欢声笑语,冒着热气的杂菜火锅增添了温馨的氛围。
杂菜火锅有十全十美、团圆相聚的寓意,金黄色的铜锅里装满了菌菇、青菜、猪骨、萝卜、海鲜等各种杂菜,在沸腾的水中一层一层地放入炒好的肉和焯过水的菜,滚烫的汤汁带着鲜香的肉,一口下去即是最大的满足。
外婆做的杂菜火锅是敏金多年来最爱的一道菜,在吃完肉菜后,敏金还会用剩余的汤汁泡上一碗炒面,将杂菜的味道利用最大化。
炒面是用方便面制作的,姐弟三人孩提时期便喜欢这样吃,有时候还会为了争夺最后一口炒面互相打闹,至今还是如此,总是逗得外婆和妈妈咯咯大笑。
今年70多岁的外婆,依旧坚持自己主导春节的菜式,装满外婆爱意的杂菜火锅,是敏金对家庭温馨的回忆。
在外出工作时,敏金时常想念着家中,她也不知想念的是这口杂菜火锅,还是一旁和蔼带着笑容的外婆。
阿盛与妻子结婚刚一个多月。中午时分,在父母家吃过“年夜饭”后,俩人便驱车来到距离父母家7公里的岳父岳母家,准备在这里再吃一遍年夜饭。
在传统的潮汕家庭里,中午拜过祖先后晚上还要拜一次好兄弟。拜好兄弟是为了让“好兄弟”好吃好喝,美美地饱餐一顿。
在柬埔寨金边的华裔,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杀鸡杀鸭,准备丰富的食物、糕饼、饮料。有些人还摆了一大袋米,然后在每一道菜上插一支香,告诉无主孤魂,“这顿美食,是给你们吃的”。
拜完后,还会烧很多冥纸,再向街边撒盐和米,希望撒去一年的霉气。
阿盛的妻子也是华裔。但因为从小接触的都是柬文和英语,中文并不算好。
阿盛与妻子是长辈之间介绍的,过年时,晚辈需要到长辈家去拜年。在一般的华裔家庭里,年夜饭都需要在男方这边吃。
阿盛结婚后,开明的父母便让阿盛中午在自家吃过后,与妻子一起到岳父岳母家吃团年饭。
而在阿盛家里,母亲会在除夕当天做一碗长寿面,一般在生日当天才会吃的长寿面,因为寓意长命百岁、百龄富贵,被阿盛的母亲列入年夜饭清单当中。
在岳父家里,大多习俗都是一致的,杂菜、炒面···作为华裔,双方父母都十分注重中国文化,本地的一些节日会按本地的风俗举办,但过得最隆重的莫过于是中国的节日,尤其是春节。
在岳父岳母家,拜过好兄弟之后,一家人的年夜饭才正式开始,围坐着数人的餐桌发出阵阵笑语。至此,除夕当天的活动才算结束。在一部分家庭里,会要求在除夕当晚不能出门,必须一家人团圆在一起。
三个家庭,三种菜系,三种风味。唯一不变的,是华裔家庭对食物本身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重视,以及对血缘传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