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江西赣州寻乌县城的项山,还是在福建的武平亦或是广东的平远,听到最多的是当地村民对乡村医生潘昌荷的褒奖。在这个三省交界的地方,很多村民都能说上一段自己与潘医生的故事。
潘昌荷是赣南大山深处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在赣粤闽交界处的山村行医42年,跋山涉水,为三省交界处的村民解除病痛;他贴钱上门给人看病,42年坚持清贫,却苦了自己的家人,如今他和他的家人仍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他看病还是靠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方法还是望、闻、问、切。
他行医治病,默默奉献,一干就是42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里雨里,严寒酷暑,他始终坚守在农村,只为守护家乡人民的生命健康。
1.足迹踏遍三省 做村民健康“守护神”
赣州市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77岁的村民潘其荣对记者说:“不论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叫潘昌荷医生来看病,他都会来。潘医生医术精湛,周边山村的小孩生病了,都会找他看。他看病收钱少,几十块钱就能治好病。前段时间,我生病走不动了,他接到电话后立即赶过来,连出诊费都没有收。”潘其荣说,不管是他们福中村,还是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坪畲村、高书村、高横村、林荣村以及广东平远,都离不开潘昌荷,他就像是这些村庄的健康“守护神”。
在寻乌县福中村寨上村民小组,记者正好碰上5名从农田干活回来的老人,他们聚在75岁的潘其亮家小憩闲聊,5名老人都称赞潘昌荷是个好医生。潘其亮指着坐在对面的谢传凤说:“2008年7月,她自采草药治疗自己的中风病,喝了自己熬的药汤中毒休克了。潘昌荷晚上12时摸黑赶来她家救治,直到第二天早上看到她苏醒没事了才回家,期间只收了她13元的医药费。”
在武平县东留乡,大阳村村民何冠元说:“我们这里也经常有人找潘医生看病,他看病很认真、很细心。从这个村庄到潘昌荷的诊所有50多公里,原来没有修路时,只有走山路,非常辛苦,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接受过他的诊治。”
武平县民主乡村民何国栋的母亲不幸被确诊为尿毒症,因为行动不便,经常请潘昌荷上门看病。不管白天黑夜,只要一个电话打过去,潘昌荷就会上门诊治。虽然何国栋已经不记得潘昌荷上门给母亲看病的次数,但他记得,潘医生收费最贵的一次是50多元钱,那是打了好几天的针和几副中药加在一起的费用。
在村民看来,潘昌荷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亲人,只要有他在,村民们看病就不难了。村民潘其和1995年患上肺气肿后,其间都是潘昌荷在照顾,只要病情发作,潘昌荷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病情紧急时,潘昌荷还会亲自护送到上级医院治疗。用潘其和的话来讲,潘昌荷不仅是医生,更像是他的兄弟。因为潘昌荷亲人般的呵护,村民们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及时解决,一些疑难杂症也能得到有效治疗。
潘昌荷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看病免收门诊费;外伤包扎、测量血压等全部免费;自己确实治不了的病,第一时间帮助患者联系上级医院,并亲自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村里人支持他,邻县其他村的村民称赞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潘昌荷深受赣粤闽三省村民的拥戴和信任。
2.“倒贴钱”上门看病 家中免费留宿病人
记者得知潘昌荷连续6天为一名居住在深山的患者看病的故事,准备前去采访。带路的人听说记者要去那个地方,再三劝说不要去,说那里高山路陡,还要穿越森林。在记者的要求下,带路人将记者带到了武平县民主乡坪畲村中书垇村民小组何方远的家。
何方远只有59岁,看上去却像个70岁的老头。由于患有先天性青光眼,他至今未婚。何方远说,2007年农历正月二十那天,他从寻乌县大中村骑摩托车回家,途中摔断了左腿。他得知潘昌荷的医术高明,决定请潘医生为自己治疗。于是,潘昌荷连续6天来到何方远家给其治疗。何方远说:“后来,得知潘医生在回家路上摩托车坏了,花了350元维修车子才修好。细算起来,他看病还亏本,那6天的治疗,潘医生只收了我120多元钱。”
在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打子石村民小组,公路旁边一栋三层砖房里有一老汉在家,这名老汉75岁了,叫赖和辉。赖和辉听说我们是来了解潘昌荷行医的事迹,边倒茶边说:“我们到他家看病,他经常又是递烟又是倒茶;打个电话叫他上门看病,他很快就来。他出诊不收摩托车油钱和出诊费。我每次都要硬塞给10元或20元油钱,要不然的话,他看病都要亏本。”
赖和辉说,在没有修好通村公路的那个年代,他们要走半天山路才能到潘医生家看病,当天看完病又不能当天回家,就吃住在他家,潘医生连吃住的钱都不收。现在,潘医生家里还留着一间房间作为客房,免费提供给当天看完病回不了家的病人住宿。
3.做生意偿还药品费 行医多年愧对家人
福中村有许多村民盖起了砖房,还有一些村民已经进城生活。而潘昌荷居住的还是陈旧的土坯房,家中的客厅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茶几、木制沙发、电视柜、板凳上的油漆脱落得所剩无几。2004年,潘昌荷花费4000元建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门诊室,目的是为了让村民看病有一个好环境。
因为经常贴钱给村民看病,1994年,潘昌荷欠了福建省武平县医药公司500多元药品费,而欠他医药费的村民又一时无法偿还。潘昌荷一边给病人开处方治病,一边做点小生意赚钱,来还医药公司的药品费。
“为病人垫付医药费,不是潘昌荷傻,他做生意一直都赚钱,只是,他心里放不下那些患者。”潘昌荷的妻子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她和孩子承受着各种家庭的艰辛和委屈,也数落过潘昌荷“没出息”,但为了支持潘昌荷行医,他们都会尽力为其分担。对于家人的支持,潘昌荷说:“行医42年不收病人出诊费,主要是为了减轻病人负担。没有收到病人的医药费,我不后悔,没有盖新砖房,住土坯房,我也不后悔。但是,觉得自己愧对了老婆孩子,尤其是自己的老婆。为了这个家,她要比其他女人承担更多的劳动和负担。”
对于自己行医经历,潘昌荷告诉记者,行医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命比钱更重要的行医准则,认真对待每个病人,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尽快治好每个病人的病,是什么病就开什么药,一般只给病人开个两天的用药。如果自己治不好,就立刻转诊。并且熟记村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记住哪个老人居住在哪间房屋,掌握哪些人对什么药物会过敏,经常了解掌握本地病情发生变化等,这样就可以做到看病前心里有数。
潘昌荷说,现在,他最担心的是没有接班人。以前,考虑到让他儿子到医学类学校学医,可是行不通。经过几年的观察,潘昌荷发现儿媳妇人比较静,可以去学医。今后,希望可以送儿媳妇到医学类学校插班学医,让她接自己的班,将来自己干不动了,也就不用担心村民看病的问题了。(来源:中国文明网)